2020-12-10 新账号0播放问题,这样子解决90%没问题  第一,网络环境问题 TikTok发视频前的自我检查手机:我们每次打开TikTok前,首先确认拔掉SIM卡或者使用海外卡;然后查询手机IP地址,谷歌浏览器打开ipip.net 看下IP所在地,确保在国外,最后检查手机GPS,开启虚拟定位,然后用高德地图查看定位所在地,刚开始会一片空白,用手指不断缩小即可看到网络稳定性很重要,确保以上都ok,方可登录tiktok 第二,模仿真人操作 模拟真人的习惯,点赞,评论,转发。新账号发布第一个视频后,可以转发share分享到其他平台,比如Facebook,Ins。然后,去其他账号上,发一些优质的评论。 第三,内容问题 a.内容重复:如果搬运,有可能你发的视频,其他人已经发过了,你重复了,平台不推荐了。尽量选择最新发布的视频,然后再剪辑修改。 b.内容不好:内容不好,用户一两秒就被刷走了,平台需要优质的内容,如果内容不好,用户很快刷过去了,很可能没有记录,没有数据,所以为0 第四,数据尚未更新 视频刚发布后,并不会及时显示数据。主页上,虽然显示的是零播放,你打开这条视频,点击右下角的数据分析,这边才是实时更新的,新账号发的视频可能会过好几个小时甚至到第二天才会被平台推荐。总之,一两条甚至几条视频0播放,不说明问题,继续发,不要马上隐藏或者删除视频。 第四:检测自己的视频是否别人能看到 方法1:搜索自己的账号,点击Discover,输入你自己的账号 方法2:电脑浏览器打开:www.tiktok.com/@账号查看一下,是不是能够看到自己发的视频,如果没有显示,说明你的网络环境有问题或者内容重复。如果能够看到,说明是内容不好的问题。多刷刷一些火爆的视频,保存下来,研究它们的内容,去测试一下类似内容,然后选择当下比较火的BGM背景音乐,一般情况下,就会突破0播放了。

2020-10-12 分享几个 带货视频的经验: 1、带货视频不要迷信点赞量,多关注实际的出货量。 2、视频能吸引眼球,但大家看了就走,所以还是要以产品的卖点为中心。 3、精准的产品特点展示视频,能吸引精准的用户,并且帮助产品建立认知。 4、带货视频的公式(仅供参考):小故事开头+产品切入+人物反差对比/剧情反转/产品反差对比+故事结尾 5、根据产品的适用那些人,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突出特点、产品特点结合用户痛点来拍视频。 6、场景布置精美,视频颜色明亮,音乐轻快舒缓,要给用户创造一种美好生活的代入感。 7、场景不受限制,在客厅、餐厅、卧室就可以满足所有产品拍摄的需求。 8、剧情类:建议时长 10到30秒,前5秒,抓住眼球,6-11秒,介绍痛点,12-20秒,介绍产品卖点,21-25秒展示效果 9、通过故事的发展来代入产品信息,带货的同时,让用户享受到故事带来的“爽”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促进带货成交。

2020-10-11各种账号限流掉粉情况处理方式 做tiktok账号至今我已经数不清多少号被限流了,但是限流也分情况,可以通过账号过去的操作行为去判断是真限流还是假限流,下面分享下我对限流的看法。 1.真限流 1.1 永久限流 0foryou 账号过渡营销、被举报过多、内容敏感触发人工、内容里过多敏感引导、环境异常等 这些基本是无解的,由于tk对于内容的详细规则没有公开,所以系统也不会通知你为什么限流,碰上这种基本就是永久限流,别浪费时间,无解弃号。 1.2 小黑屋限流 0foryou 账号涨粉过快、过度引导关注、内容被举报、被判机器操作等 都有可能被限流一定时间,可能7天、也可能15/30天,基本上每个号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大v号也是如此,只能继续发布高质量视频保持账号活跃,尽量避免敏感的搬运视频,发duet、原创自拍更容易恢复 1.3 新号 0foryou 环境问题、查重问题、设备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新号限流,这也是tiktok的系统风控导致的,只能自查解决,通过原创自拍视频测试 2.假限流 2.1 新号 200以内播放 账号权重过低,视频内容不垂直、非常乱,内容质量持续偏差,系统给的初始播放就会很少,播放低对于你账号标签定位周期就拉长了,做号效率降低,越做越死。建议直接开新号 2.2 查重限流 老号搬视频播放分为foryou播放和其他播放,foryou播放为0就是搬重 2.3 内容限流 老号发视频没被查重,但是初始推荐没火导致foryou播放占比少,如果你对内容自信,可以重复再发。 如果账号跨类目发视频,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垂直号发垂直内容以及衍生内容,跨度不要过大 最安全的做号方式: 1.原创;伪原创、深度剪辑,不出现查重情况 2.环境稳定,自建梯子 3.保持高质量日更 4.保持内容垂直 5.万粉后视频不要出现引导文案,follow之类也不要 6.定时检查环境 7.保持app更新 8.避免搬运敏感视频内容,种族歧视、虐待动物、各种擦边球

2024-05-16 继续说说 Next.js starter 的运营策略。 注:这个案例是 Newsletter 里面获取到的,然后搭配上我自己的一些数据分析。 第一,网站 Idea 从哪里来? 直接看关键词搜索量(见图一、图二),找到那些搜索量还过得去的,但是竞争程度不高的关键词。 然后直接购买关键词 .com 域名,搭建网站。 这个策略我一直在使用,效果不错(包括我最近在做的 MVP 询盘站也是采用的这种逻辑)。 第二,网站的内容是这么布局的? 首先,网站有 278 条搜索引擎收录,在网站的 sitemap 记录里有 266 条记录,两者基本吻合(见图三)。 其次,内容这块就两个重点,其一是 Next.js 的框架工具链接(总计 162 条),其二则是博客文章(总计 98 条)。 剩下的就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附属页面了。 第三,网站的内容是这么生产的? 主要分为两块,分别是「工具」与「博客内容」。 工具的初期来源,是作者在 Product Hunt、GitHub 等等平台上搜索,然后主动做了相应的工具页面。且做的都很简单,就是将工具的链接抓取下来,然后将框架工具的描述抓下来,做成一个页面就好了(见图四)。 等网站有了流量后,自然就会有人来主动联系并提交相应工具地址,请求收录。 博客内容,则是作者使用 AI 工具生成的。具体的生产规则我现在没有细究,后面再来详细看看。不过总体的逻辑就是调研关键词,然后投喂素材给 AI 工具,生成相应文章。 不得不提,文章生成的质量真的很棒,有兴趣可以看看。 链接:https://nextjsstarter.com/blog/master-shipstation-webhook-for-nextjs-developers/ 第四,流量是怎么起来的? 图五是流量渠道分布,图六是 SEO 关键词的出词情况。 这里就单看关键词的出词情况吧,可以看到随着内容的不断布局,网站在不停出词,且基本都是长尾关键词。 另外,关键词的排名整体不高,正常人水平,就是靠内容堆起来的流量。 第五,外链情况呢? 初期网站没有做外链,后面主要也是做了一些目录站点的外链,据作者所说都是买的。 比如「图八」这种第三方服务网站,给点钱基本能提交很多目录站点。 且看「图七」的外链情况,可以发现这个网站的引荐域名就那么几个,就是在同一个网站不停的做外链,其实效果并不 OK。 第六,变现情况呢? 这位作者并没有公布收入情况,但是这种站点的收入来源基本就 3 块,广告费、产品刊登费、产品成交抽佣,以及偶尔卖几条外链。 其实有技术的朋友,可以考虑去按照这种模式做一个一样的,毕竟技术框架那么多。 或者是将这种运营思路运用到自己的网上,这种白帽策略其实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