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EO能力与公司创新能力的思考
讨论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展开:SEO能力是否能侧面体现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差异性。讨论者最初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与其他公司没什么差异,也缺乏创新,这可能说明公司没有专注在产品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
但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意识到SEO能力更多体现的是公司的营销能力。现实情况是,哪怕真的有创新产品,如果产品页面没有流量,创新也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创新产品出来后,第一步往往还是要借助爆品的流量。
对SEO本质的理解
通过讨论,团队对SEO有了更清晰的认识:SEO就是想办法获取免费流量。它体现的是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流量获取上。无论通过什么途径、什么办法,只要能获取免费流量,都算在做SEO。这通常需要要么外包,要么有专门的团队持续投入。
参与者也理解老板们希望快速拿到订单的心理。很多老板刚注册好品牌就想全世界做代理,这种急迫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从产品营销到解决方案营销的转变
讨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转变是:企业卖的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
对于贸易代理商来说,如果只是强调产品本身,客户可能不会有太大兴趣,因为代理商本身并没有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以Supplier的身份,从优化物流、优化库存、优化客户经销等方面的客户痛点去构建页面。
讨论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产品是塑料浮筒,很多买浮筒的客户其实不是要浮筒本身,他们的深层需求是希望供应商帮他搞定码头设计。所以可以把自己定位成”浮筒码头设计供应商”。客户可能不懂什么是浮筒,但他知道自己住宅旁边需要建一个码头停放游艇。这时就可以输出”提供住宅码头的解决方案和施工”,而不是说”我们是浮筒工厂,生产材料与别的厂家有什么不同”。
这让团队认识到:产品营销是次要的,主要是做场景营销,在场景营销基础上再包含产品营销。
展示架案例的深化思考
团队还讨论了一个展示架供应商的例子。如果是卖超市、专卖店展示架的供应商,客户购买这些展架,真正目的是希望通过优秀的陈列展示来增加C端消费者的转化率。
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们不是卖展架给您,而是教您怎么把货卖得好。我们提供一整套关于产品展示空间、能提高客户转化率、提高品牌形象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路可以进一步深化:从满足意图到引领意图,从展示案例到共创价值,量化解决方案价值,通过设计多级转化漏斗等手段,从吸引流量到培育线索。
用户行为洞察与网站优化
讨论中分享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用户行为观察。团队成员与一个完全不懂该行业的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她如何浏览网站:
- 首先一眼看产品
- 然后不断翻找,寻找产品的应用场景
- 连按钮都不会点,文字也只看标题
- 看到产品应用场景后,才会延伸去看文字描述
- 鼠标只会点击图片,懒得移到按钮再点”查看更多”
- 只想通过点图片看更多场景案例图片或视频
这个观察很重要,提醒团队:
- 要给图片加链接,加lightbox功能
- 产品场景要放在第二屏,多放图片
- 场景展示要详细
- 可以多用流程图、infographic类的图片
内容与设计的平衡
讨论中团队达成共识:不用过分追求设计,因为很多普通的内容网站询盘都来得很多。简单的左右分栏、三栏设计就足够了。主要还是内容和基础SEO,版式只是锦上添花。
关键是要确保有用的模块设计得舒服,并且能被看到。
客户筛选的思考
有同事提出通过专业内容来筛选不专业客户的想法。经过讨论,团队认为这个思路有一定道理,但要结合实际场景。对于买手来说,他们可能负责多行业采购,不一定熟悉每个产品。所以该专业展示的要展示,该做场景的要做场景,两者并不冲突。
展会观展策略
最后团队还讨论了观展策略:
- 先听论坛:了解市场趋势
- 分析终端应用:看参展名单,确认终端公司,分析他们的销售话术
- 观察竞争对手:听他们如何介绍产品重点,观察客户如何提问
- 跟进潜在客户:看哪些客户对竞争对手产品感兴趣,然后跟进要联系方式
这次讨论让团队对营销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营销的整体性和优先级要跟随组织业务发展动态,简单粗暴地说,企业卖什么不重要,客户只想要解决方案。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