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关于谷歌广告归因模型选择的思考

直入主题:广告后台或官方或代理推荐数据归因,那要不要用呢?为什么我会经常建议用最后点击呢?

我个人分析下使用场景:

以数据归因:

广告可能出现下面的转化情况:

搜索广告0.3个转化,展示广告0.2个转化,购物广告0.5 个转化

假设roi目标为2, 且转化目标已达成,即假设

现在有1转化,且roi已经是2,

而谷歌转化次数是:搜索广告0.3,展示广告0.2,购物广告0.5

所以搜索广告roi 会显示0.3×2=0.6,展示广告显示0.2×2=0.4,购物广告显示0.5×2=1

就会引申出各种问题:

应该在哪种广告形式上扩量?

展示广告是否需要保留?

购物广告的sku是否需要排除?

等等

 

当然理论上,优点还是很大:能判断不同营销漏斗广告系列的功劳。

但中小企业网站可耗不起这样砸钱去看归因分配。

所以,如果你只需要做大GMV,那数据归因是最好的,你能很清哪种广告形式的“助攻”能力最强

————-

最后点击归因:

roi目标相同(roi=2)情况下

账号的转化数据可能是这样:

搜索广告0转化,展示广告0转化,购物广告1转化——且购物广告roi=2

 

因为功劳归到最后点击的购物广告那里

这样是不是更能判断广告去留了?

但缺点也是明显,即不能判断不同广告类型的功劳,的确有可能用户是点击其他广告后,再点击购物广告下单。

假设同时开搜索展示和购物,最后购物roi达标,其他是0,那如果关掉其他两个,就有可能影响购物的扩量,因为搜索和展示能有一定的拉新作用

———-

所以,使用哪个归因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系统建议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它还经常建议你拉满预算呢)

归因模式的官方解释

https://support.google.com/google-ads/answer/6259715?hl=zh-Hans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