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谷歌、Facebook和所有广告平台都教你使用全漏斗方法,而实际上,选择直接转化更有效?
admin 作者超级版主
0 所以,图帕sir在实战的时候会投漏斗上层的用户(awareness)这些吗? 关于谷歌:大部分资讯,都是说直接投purchase的广告,不要投awareness那些广告;有少部分资讯,是说可以投一点add to cart目标的display广告,借此提高一下谷歌品牌词/产品的搜索量,不然很可能有钱都花不出去。 关于Meta:大部分资讯(爆品/垂直),也是说直接投Purchase的广告,说add to cart的广告很容易引来一波只加购不购买的受众,如果purchase目标的广告效果不好,可能是产品的市场不大。少部分资讯(服务商),是说让你投漏斗上层(awareness)。 我个人看法:如果ROAS达标的话,两种方法都没有毛病。但是我总结出,无论是谷歌以加购为目标的VAC(Video action campaign)和display广告,还是Meta以加购为目标的广告,本身以加购目标的广告系列很少有转化,投手只能退而看整个广告账号的ROAS。如果合格,就是可行,不合格,就不可行。 如果这套方法成立,其实就会变成一种新的情况:需要额外给这种以“加购”为目标的广告去定一个加购成本的指标,只要整个广告账号的ROAS没问题,并且加购目标广告的加购成本达标,那就没问题了。不看这个单独广告系列的ROAS。如果有问题,就先砍“加购”为目标的广告预算。 再者,如果这套方法成立,2个渠道(Meta & GG)相比,可能Google更吃亏。因为Google是Last click,如果Google首次引流,然后EDM转化,有可能归因不到。可是Meta是7天内点击过广告,EDM转化还是能归因到。 上述我的思路有没有什么弊端么?我经验不太足,目前只能想到这些啦。15天前浙江
admin 作者超级版主
0 看公司的战略需求吧。一般爆品站肯定不投awareness(因为只在卖货,不会关注用户运营或品牌/产品声誉),老站或者新的品牌站会投awareness。 你的看法没问题。但在我的经验呢,前提是品牌有一定知名度,账号里面的品牌词campaign能拉起整个账号的roas,这时候就可以放心用加购作为目标。不过愿意投入vac或display谷歌的时候,还可以关注更多指标,比如订阅的用户数量、油管的订阅者数量,因为加购数量只是网站表层的数据,而你能不能把这批用户重新利用起来会更加重要(当然,针对加购的再营销也是一种很好的利用形式)。15天前@admin
admin 作者超级版主
0 一个形象比喻: 你要给树浇水,树才会结果 浇水就是漏斗上层,结果就是最后的转化 如果只对直接的转化,那么这些人群其实可能只占你的目标客户的10%(只是打个比方)--你还要考虑吸引未来客户(90%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自己需要xx产品)。 漏斗的上层就是让大家考虑到未来客户。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你的产品。让他们了解你的品牌/产品和你能为他们解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并将你的解决方案与该问题联系起来;当他们有需求时,他们就很可能再起想起你。 ——这理论上没毛病,你浇水约充足,你能结的果就越多越大 但现实是,(简单来说)漏斗上层需要砸钱,除了大公司或有投资背景的公司,哪能受得了不看转化的投广告。所以咱们能捞到那10%的有转化意向的用户就很不错了。而且他们是有转化意向,所以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你会觉得是直接转化更有效。然而如果要扩大市场份额、占领竞对的份额,还是要关注下漏斗上层的用户和尝试对应的广告目标和广告形式。15天前浙江
回复3
只看作者最新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