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我们真的太重要了,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投放和跨境电商,我发现从用户的视角去审视一切真的是一个超级重要的能力。
What 什么是用户视角
这个有点类似于产品经理的普通用户视角,就是能把自己从一个产品的创造者,变成这个产品的普通用户,然后用普通用户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传说,微信之父张小龙需要5-10分钟方可进入这个状态,马化腾需要1分钟,乔布斯就厉害了,可以随时随地在产品创造者和普通用户的视角之间切换。
这个道理听起来超级简单,但是做到绝对不容易,因为绝大部分人,做着做着自己就high了,入戏太深,没法用用户的视角去看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了。这种做到最后都变成“我觉得这个怎么怎么样”,“我觉得那个怎么怎么样”,用户视角直接丢失。
举个例子:
之前带爆品团队,有小伙伴和我说:”发哥,这个品按照你的标准选出来的,我觉得不行啊。” 问他为啥觉得不行,他其实也说不出啥所以然,就是自己感觉,有可能是觉得太low,有可能是觉得很奇怪,有可能是自己的生活中没有这个需求。然后让他推一下试试,结果爆了,小伙伴陷入了沉思。还有的时候,有小伙伴会特别兴奋得来告诉我:“发哥,你看这个产品,我觉得肯定行。”我一般都笑而不语,让他自己去投投,试试看是不是真的可以,然后花了半天钱一单没出,点击率等辅助数据也一塌糊涂,小伙伴陷入沉思X2。 选品方面的这个现象,在推女装的时候也特别明显,很多爆款女装的审美,小伙伴们真的看不懂,可能因为很多小伙伴是直男吧,大家不禁异口同声地表示:女人心,海底针,真的猜不透啊。
广告视频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的视频,一些小伙伴会觉得怎么拍的这么low,一点美感也没有,感觉有点粗糙的样子,然后这个视频爆了,小伙伴陷入沉思X3。有的视频小伙伴觉得拍的简直完美,“看看这创意,看看这特效,这个不爆,我直播吃桌子。”后来因为办公室的桌子实在太硬咬不动,我们就让他放下了,小伙伴陷入沉思X4。
Why 为什么要有用户视角
你要把货卖给你的用户,你要说服你的用户去买你,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会更容易能够切中他们的点。现在还是有人卖货是站在自己是一个卖家的角度上,就一直吹自己的产品怎么怎么好,也不管用户是不是能理解和接受,是不是被你说服了。比如你说一个空调省电,你列了电机的参数,线的参数,你们在XXX方面做了什么科技革新。我懂,这些东西你绝对引以为豪,但是用户看完一脸懵逼啊,他们看不懂你这个啊,看了半天还是没明白这些科技对他有啥用。你说这么多,不如先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对他们的好处是啥,比如<每天一度电,清凉一夏天>。OK,你这么说用户懂了,明白你的产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了,他们要是需要更多的证据或者数据,会自己继续往下看的。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你卖产品,投广告,是要去面对你真实的用户的,你最该在意的是你用户的反应,而不是你自己觉得怎么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是没用的,你自己觉得你的产品选得再好,页面做的再厉害,广告做得再牛是没用的,关键要看你的用户买不买的你的账。
How 如何获取用户视角呢?
(1)直接投放广告测试: 这个是最直接的方法,广告本身的表现如何看CTR和互动率,落地页的表现如何看加购率和转化率,用户买不买账,直接看他掏不掏钱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够快,够直接,坏处是你可以知道大体的情况,但是不知道他们离开的具体原因,就是你会知道广告可能有问题,或者落地页可能有问题,但是你不是很清楚具体是啥问题。
(2)用户测试:就是找用户去看你的广告,看你的落地页,或者用你的产品,然后让他们给出反馈。比如,你做完一个落地页,不确定用户看完这个落地页能不能get到你的点,那么你就可以找几位同事(如果你是做跨境的,那么老外最好,但是身边可能不一定能很方便找到老外),事先不要告诉他们你想测试的内容,就让他们每人看30秒你的落地页,30秒之后问他们看完之后能回忆起来的点是啥。如果他们有印象的点和你想要的完全不同,那么你可以再仔细和他们了解为啥他们没get到你想要表达的那些信息。广告图片或者视频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测试。
再比如,你可以用Survey Monkey这类的工具把你的广告或者落地页发给用户,然后让用户看完之后在线填写你的问卷,看看用户对这些东西的真实反馈是什么样的。然后收集他们的反馈,并改进。
(3) 当你这种用户测试做的多了之后,你会对用户的行为有更准确的预测,你自己的判断也会更准确。
最后
提示两点 (1) 你在做测试之前都需要有对这个测试的结果的预期,哪怕这个预期和最终的结果有差异,也没关系,慢慢磨,慢慢练,总会越来越好的。 (2) 如果你已经在相关领域有了很多年的良好经验的话,那么你在这个领域的“我觉得”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你在长期和用户的互动中已经慢慢对用户越来了解了。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