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一个扩量的方法,恶霸竞价法,这个方法如果用的好既可以降低CPA(cost per action也可以理解为获取每个订单的花费)成本,又可以对竞争对手造成威胁。
在说方法之前,先说下一些前提和准备:
(1)不建议新手适用这个方法,因为很容易控制不好,会亏比较多的钱。
(2)需要有一定的预算,因为这个方法在开始的几天是会亏钱的,后面才会慢慢好。
(3)根据我的测试,这个方法不一定在所有账户里都有效,可能更适用于新一点的账号,而不是已经跑了很久的账号。
(4)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扩量的,不是用来测试的。扩量的意思是你已经有了一些表现比较好的素材和受众了。
OK,下面开始说方法。
恶霸竞价法,简单得说就是用手动竞价(manual bid)去跑,但你给的bid很高,大概是你正常CPA的 4- 5 倍,比如你正常CPA是10刀,你手动竞价给40 – 50刀,然后去跑。然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在一开始的4,5天你用这个方法的广告的成本会比一般的高,然后成本开始慢慢下降,降到比你之前用自动竞价(auto bid)还低的程度。
有的朋友可能会很疑惑,为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其实和meta的竞价机制有关。竞价机制如下图,就是total value越高的广告,越容易出现在人们眼前。影响total value的三个因素,Advertiser bid(广告主给出的竞价)这个就是这个方法里主要用到的。Estimated action rate(用户可能产生动作的概率),这个就是平台预估,用户可能采取广告主想要的动作的概率,比如去网站浏览或者去加购,购买等等。Ad Quality(广告质量),就是平台测定的你这个广告的整体质量如何。后面两个我们之后有时间再细讲,先讲Bid。
(图片来自meta官网)
注意你给出的Bid不等于你实际要付的钱,只是你愿意出的,或者愿意承受的钱。就是你Bid 100刀,有可能实际会花到,也有可能花不到,因为你实际要付的钱和其他很多东西相关。那么又有人会问我愿意花100,平台为什么会帮我降低到比如50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广告主和平台是一个长期平衡的关系,你想一个问题,如果所有人都是bid多少,平台就花多少,那么最后大家一定是只愿意bid很低,那平台的高价值用户卖给谁呢?平台的收入也会有影响。
在后面两项不变或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你的Bid越高,你广告的价值就越高,广告的价值越高,就越容易展示出去,越容易展示出去,你的CTR就可能越高,获得的互动就可能越高,CTR越高互动越高你广告的Relevance Score就越高,Relevance Score越高CPC会降低,CPC更低你的CPA就会更低。同时因为你的Bid很高,Meta就会愿意把更高质量的用户推给你(Meta自己对每一个用户都是有评分的),其他和你去竞价同一拨用户的竞争对手可能没法抢到那些高质量的用户,久而久之他们的成本可能会升高。
结尾提示:不建议新手使用,如果承受不了测试组至少一周的高CPA,不要使用。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