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很重要,不仅能传达文章的主题,而且还能影响文章点击率。 这里分享一个文章标题的万能公式: 数字 + 形容词 + 关键词(话题) + 形式(可选) + 好处 比如:
10 Knowledgeable SEO Books to Enrich Your Skill
12 Powerful Windows Tools That Hardcore PC Enthusiasts Will Love 当然,你可以利用这个公式,给 AI 相应的素材让其帮你生成标题。 这里额外列举几个网站,可以学习下人家是怎么写标题的。
https://www.rd.com/
https://www.upworthy.com/
另外,还有很多网站提供 SEO 标题生成功能,有兴趣可以试试。
https://seopressor.com/blog-title-generator/
https://www.impactplus.com/blog-title-generator/blogabout
多看多学多收集,不断去扩充自己的案例库。 等见得多了之后,任何一个关键词套到一个标题模版中, 基本都是一篇新文章了。1

2024-05-30这两天最热闹的莫过于那些泄漏出来的 Google Search API 文档了。 链接:https://hexdocs.pm/google_api_content_warehouse/0.3.0/api-reference.html昨天晚上大致扫了一下,好像并没有什么新意,基本都是些众所周知的因素。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外链一直是影响排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谷歌官方一直不承认这点)。 另外,没有兴趣看 API 文档的朋友,可以看看 Rand Fishkin 写的分析文章。 链接:https://sparktoro.com/blog/an-anonymous-source-shared-thousands-of-leaked-google-search-api-documents-with-me-everyone-in-seo-should-see-them/

2024-06-14 Google’s Indexing API 的一点信息。 对于链接收录请求,我基本都是通过 Indexing API 来做。 之前的方案是,将 API 集成到 RankMath 插件中,然后有创建新链接时,RankMath 插件帮我提交谷歌收录(具体做法前面分享过)。 但是这种方式有点问题,便是收录率只有 5-6 成。 也就是,通过这种插件方式,提交 100 条链接,基本只会收录 50-60 条,剩下的就都显示“Crawled – currently not indexed”。 对于那些没有收录成功的链接,后续就需要我们在 GSC 里面手动提交一次。 所以前段时间,对于这个点,我专门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可能是我们使用的这种插件有点点问题。 于是干脆,放弃插件方案,转而直接采用编码方式,自己主动提交。 代码很简单,可以参考下面这份资料。 链接:https://www.oncrawl.com/technical-seo/how-use-googles-indexing-api-bulk-python/根据我这一个月的实际使用体验来看,直接通过代码方式请求收录,其收录的成功率在 95% 左右,只有零星几条链接没收录成功。

2024-06-25现在GMC赚钱是什么套路

2024-06-29聊聊怎么学 SEO(一) 最近新加入的朋友比较多,然后多次被问到怎么起步,干脆分几个环节分享一下吧。 其实知识并不重要,认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是去实操, 所以最好的学习方式,便是在实操中学,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 所以怎么起步,就需要我们自己亲手去做一个网站,躬身入局。 至于第一个网站做什么,我建议从兴趣出发吧,毕竟第一个网站主要就是学习经验的,赚钱是其次的。 而在建站这个环节,最需要我们掌握的便是「Technical SEO」与「On-Page SEO」。 而这个环节也是比较简单的,好好实践个把星期,把网站做到及格分数肯定是没什么问题。 具体就包括: 1. 内容结构的清晰度; 2. URL 结构优化; 3. HTML 标签的可读性和语义化; 4. 网站地图的设置; 5. 内部链接的优化; 6. Https 启用; 7. 移动端自适应; 8. 移动端的加载速度优化(LCP、FID、CLS); …… 这些点,其实真的不难,自己实操一遍,个把星期就基本掌握了。 我之前也分享了不少这块的知识,往前翻翻,或者搜索一下,将这些知识点在实操环节逐一消化掉。 注:下面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好好吸收消化下。 链接一:https://blog.hubspot.com/marketing/technical-seo-guide链接二:https://backlinko.com/technical-seo-guide 至于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 域名的历史活动; 域名过往的推广历史; 同一个 IP 下的网站数量; 等等,这部分后续可以慢慢再了解吧。 另,新手不要纠结什么服务器建站了,也不要深究什么技术原理。 直接选择 SG 或者 Cloudways 这种快速建站的服务商就行,把重心放在内容优化下,不要浪费时间。

2024-07-02聊聊怎么学 SEO(三) 关键词的调研会了,文案的输出会了,剩下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刻意练习」,然后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要是会技术的话,可以将技术能力引入进来,提高效率。 没有技术基础的,也可以利用现成的自动化产品,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些过往的文章里都分享过了)。 此外,这个阶段就是不停的发掘更多的长尾词,不断地去满足这些长尾词的搜索需求。 比如这几年流行的 AI,里面真的有非常多的长尾细分机会。 而且,B 端站点这块也有非常多的关键词,有很好的机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这个阶段也要学着去做做外链建设。 做外链这块的方法有很多,初入行的朋友,可以先尝试着精通一种方法,然后再慢慢去实践其他方法。 至于买外链,这里坑比较多,我就不推荐了(我很少买)。 其实东西就这么多,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加深理解,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 此外就是每年都会出现一些 SEO 的新技能、新机会(比如 Programmatic SEO, Parasite SEO),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吧。

2024-07-15 上周有跟知乎的前 SEO 负责人聊一下午,分享下重点。 因为他们主要是做百度,谷歌只是附带着做,但基本逻辑差不多。 这里聊下他们是怎么分析 SERP,然后做针对性内容的。 首先就是数据抓取,就是将每一个关键词的前几页结果都抓取出来,再针对结果分析其中的共性。 比如「图一」就是某个网站在某个关键词下的排名情况,会发现其标题中基本都有「第、强、排行榜」这样的关键词。 那从这个角度出发,搜索引擎算法是青睐这种类型内容的,也就说明后续我们输出内容时,需要往这个方向靠。 「图二」则是他们的数据分析报表了,原理就是对搜索结果进行词条切片,然后分析各个词条的出现频率。 至于具体的分析方法与数据统计逻辑,没好意思问那么细(可能商业敏感)。 不过大体的逻辑基本清晰了,就是调研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然后数据分析页面关键词共性,再从共性出发创作「概率」大点的内容。 有了数据分析结果,下一步就需要创作相应内容了。 他们现在的方法,主要还是 AI 创作。只不过模型训练上花了不少功夫,可能并不是适合我们。 那我们作为小个体,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个点出发,将 SERP 的分析结果融入到内容生成的 Prompt 里面呢?2

2024-07-17 SEO 核心其实是优质的内容,其本质还是基于搜索引擎推荐的内容营销,至于其他手段都只是辅助。 而内容又分为两种角度,其一是什么流行写什么,用夸张的噱头吸引用户注意力;其二是专注于输出有长期价值的内容,做用户口碑与影响力。 对于第一种玩法我一直没什么兴趣,毕竟这种靠噱头吸引注意力的模式,没办法使自己专注下来,即便流量做起来了,也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那今天分享一个「第二种流量模式」的案例 —— DigitalOcean。 首先,DigitalOcean 是云计算公司,但市占率不高,毕竟前面有谷歌云、亚马逊云等巨头。 不过就官网的流量水平而言,DigitalOcean 每月能有 700 万的流量,相当于亚马逊云的十分之一,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因为云计算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在巨头环伺之下,很多中小型公司只能打价格牌了。 但低价并不长久,对吧。 那 DigitalOcean 选择的就是通过输出优质教程,来构建在圈子里的持续影响力。 仔细观察下 DigitalOcean,为什么会如此优秀。 1. 对于技术类问题,他们的教程非常详细、且内容质量非常高;外加排版简洁大方,字号、配色之类的都做得不错。 2. 正文没有广告,更没有弹窗打扰,用户体验做的非常棒,甚至在左下角有背景音乐选项,以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3. 对于技术问题的跟踪,做得非常专业,无论是对于技术版本的迭代,还是过时技术的更新,都很棒。 所以对于 SEO 而言,真的是内容第一。 尽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对搜索引擎算法进行分析的文案,但是这些真的都不长久。 毕竟我们提供的内容,最终还是给别人读的。而你输出的内容到底怎么样,搜索引擎算法是能根据很多指标分析出来的,比如停留时间、跳出率,等等等。1

2024-08-07 信息提交类外链,梳理下怎么做。 互联网有很多网站,可以供我们主动提交信息,然后再在这个页面上做一条外链,其逻辑就类似于「黄页」。 比如国内的很多平台,像知乎、CSDN、简书,等等。国外的平台,像 Medium、FB Page,等等。 而一些小的信息提交类网站,就更多了。 比如图一,你看这个品牌就在这个网站上获取到了一条外链。 操作的逻辑比较简单,就是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户,然后将自己的网站信息填上去,基本审核通过后就会展示出来。 那怎么去发现这样的网站呢?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看竞争对手的外链信息,然后看到这样的「信息提交」类页面后记录下来(见图二),后续便是安排时间一条条去做。 这种外链的优势很明显,基本不用花钱(人力成本除外)。 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比较费时间;且权重上升的比较慢(有点用,但是没什么大用)。 所以,一个比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花钱请人帮你做这种类型的外链。 一般 Fiverr 上,操作一条这样的外链,其成本在 0.3~0.5 美金左右。直接操作两百条,成本大约是大几十美金左右。如果你经常做,也可以去跟相应的服务方谈折扣。 比如我一般会在网站上线初期做点这种类型的外链,增加网站的曝光度。后续每个月都做小几百条维持更新频率,所以我从服务商哪里获得到的折扣就比较低(六折)。 还是那句话,外链不难,要么自己动手,要么主动花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