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热销程度
- 热销sku放一个campaign A,用较低troas
- 其他产品放一个campaign B, 用盈亏线或以上troas
- Campaign B里转化较好的sku(7天转化>2),转移到campaign A,转化不好的放到一个campaign C,用较高troas
(但如果sku不是非常多,只有小几千个,也可以尝试直接把AB放到一个campaign,因为sku不多,热销品也不多,一个Campaign sku太少扩量时会比较不稳定)
受众:
- 如果品类较垂直,比如瑜伽垫,就直接用搜过对应关键词的自定义受众+再营销受众
- 如果品类比较杂,则用大类的关键词,比如有裙子也有女式上衣,就用women fashion,或者相关风格的关键词
原理:
- 系统对于特定产品有较强的流量倾向(不一定是热销,但很大几率是倾向给热销品),所以把热销品放到一个campaign,用更低troas能更好更快地扩量
- 其他产品就用正常的troas继续养,从中筛选机会较大的sku
- 转化不好的产品放在独立一个campaign,用更低出价跑,避免产品错过转化机会
2. 按品类(或产品属性)
比如
- 裙子一个campaign
- 上衣一个campaign
或者
- 绿色一个campaign
- 红色一个campaign
如此类推
- 根据转化和消耗情况调整troas
- 转化好的campaing可以适当调低,不好的调高
- 消耗不出的也可以调低
转化不好的sku放到另一个campaign,用较高troas继续
受众:
- 每个campaign使用品类对应的关键词受众+再营销
原理:
- 品类加上对应的关键词受众,理论上能给到系统最相关的流量提示,即把裙子产品展示给搜索过裙子的用户
3.按利润率/roi要求
- Roi要求高的产品放一个campaign,用较高troas(roas盈亏线或以上)
- Roi要求低的产品放一个campaign,用较低troas(roas盈亏线以下)
受众:
- 如果品类较垂直,比如瑜伽垫,就直接用搜过对应关键词的自定义受众+再营销受众
- 如果品类比较杂,则用大类的关键词,比如有裙子也有女式上衣,就用women fashion,或者相关风格的关键词
原理:
- roi要求低的可以用较低troas(更高cpc)测试,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测试的时间成本,或扩量
- Roi要求高的则用较高troas慢慢测试
补充说明:
①从系统运作方式解释为何把转化不好的sku放在独立campaign的原因:
假设我们卖T恤- shirt
我们有1-10号产品
当用户搜索shirt时,1-10的产品是随机展示出去,在不同时间段、甚至对于不同的用户都会展示不同排名
但系统不知道哪个产品转化比较好,而且跟上面说的,系统对于某些产品有较强的流量倾向,但又不一定是热销品。
这时候假设我们的潜在热销品是10号产品,但它刚好展示到了转化意向最差的时间段或用户群那里,就导致消耗高而没转化
为了避免不好的流量继续倾向到10号(因为可能由于10号的点击率比较好,系统以为它有更好的潜力,而继续给流量——人家可不会管你那么多,你花多一分钱他就赚多一分钱),我们就需要把它从原campaign排除。
我们把它放到新的campaign,用高troas(低cpc)继续观察,就能再看看10号的转化机会。如果还是转化不好,就可以果然放弃
大家如果根据自己的投放经验,对广告流量分配的机制有自己的见解和观察,也欢迎留言探讨
②
troas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较高”或“较低”是比较通用的说法,一般指比可接受范围±10-20%
比如一直跑不出消耗,troas就可以继续下降,等跑出数据后,再慢慢调回合适的位置